分析预测
当前位置:首 页 > 分析预测
2024养猪行业:新旧周期博弈与大猪企的崛起!生猪市场或强于2023年
发布时间:2024-01-11 09:30:20 来源:猪兜、证券时报 作者:猪兜、证券时报 浏览次数:

  当前,中国生猪产能仍处于过剩状态。由于近年来养猪业的快速发展,生猪产能已经超过了市场需求,导致养殖户面临着销售难题和价格下跌的压力。过剩的生猪产能也给养猪业带来了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等问题。为了解决这一问题,政府部门正在采取多种措施,包括调整养猪业政策、规范养殖户数量、推动养猪产业转型升级等。同时,加强市场监管,促进养猪产业的健康发展,也是当前的重要任务之一。
  近日,生猪龙头企业牧原股份、温氏股份、大北农等相继发布了2023年全年产销数据。有受访人士表示,2023年我国生猪市场仍处于猪周期磨底阶段,从生猪供应端来看,2023年为第三个行业亏损年,前三季度呈现缓慢去产能趋势,农业部能繁母猪存栏量下降3.4%;第四季度养殖端看涨预期落空,现金流紧张叠加疫情催化作用,行业进入产能加速去化阶段。从需求端来看,2023年屠宰总量为近五年最高,消费总量整体尚可,但生猪下游消费承接力偏软,现货价格上涨弹性不足。
  以往年的经验来看,四季度本来是猪肉消费的旺季,但今年的第四季度却出现了“旺季不旺”的现象,很多分析人士认为猪价仍处于“震荡转折期”,我们认为当前行业正面临周期波动因素和供求关系的双重压力。
  价格反弹的短暂性
  “12月全国生猪出栏均价为14.3元/公斤,较上月下跌0.33元/公斤,环比下跌2.26%,同比下跌23.9%。”上海钢联分析师称,12月集团场出栏增量冲年度计划较为普遍,市场猪源供应宽松。
  虽然降温之后,南方腌腊、灌肠集中启动,但消费不及预期,且部分临期低价冻品对市场造成一定冲击。市场猪肉供大于求,白条价格偏弱运行。12月白条价格为18.53元/公斤,较上月下跌0.26元/公斤。
  从供应方面来看,企业出栏进度整体尚可,局部地区前期受猪病影响已逐渐平稳,养户观望中灵活分批出栏,不过大猪存量仍待消化,供应端仍有释放压力。
  需求方面,元旦备货无明显支撑,市场仍存年底盼涨预期,月下旬或有腊八及春节前备货行情,但南方腌腊高峰已过,需求延续体量或较有限。
  元旦假期过后,生猪市场价格进一步下探。
  据卓创资讯监测,截至2024年1月8日,全国生猪价格为13.75元/公斤,较月初下滑0.33元/公斤,跌幅2.37%。
  卓创资讯分析师姜艺旋告诉记者,目前市场供大于求,旺季生猪价格难起。从供应端来看,当前作为常规消费旺季,规模养殖场和散户的计划出栏量均呈增加状态。
  而需求端由于2023年冬季降温缓慢,北方灌肠、南方腌腊进行时间较为分散,难有集中需求,导致白条鲜销以及冻品出库情况较差,屠宰企业宰量提振有限,腌腊难以带动需求端对价格形成有力支撑。供强需弱共同作用,生猪价格旺季不旺。
  报复性消费并未持续
  疫情放开之初,许多人曾期望出现类似2004年非典时期的报复性消费。然而,疫情后并未观察到这种预期中的报复性消费,更没有延续性的趋势。其中一部分原因在于部分城市务工人员选择回归农村,这导致了城市人口减少,从而降低了对农产品的需求。另外,回归农村的务工人员参与当地农业生产,实现了自给自足,进而减少了对外部农产品的需求。
  行业普亏促产能去化
  除三季度一度出现回暖外,2023年全年国内生猪市场价格整体低位运行,行业长时间处于亏损状态。在2023年前三季度已披露的亏损数据基础上,叠加四季度市场价格再度触底,已可以预计过去一年养猪企业业绩普亏成为定局。
  据Mysteel农产品数据统计,虽然12月国内猪价先跌后涨,中下旬亏损减少明显,但大猪存量仍待消化,月均小幅下跌。
  月内饲料原料玉米及豆粕价格下滑明显,利好于养殖场成本,使之自繁自养亏损略减。12月份生猪均价环比下调2.26%;玉米均价环比跌幅3.39%;月内猪粮比均值增至5.58,环比涨幅1.18%。市场在过度下跌二级预警区间震荡徘徊。
  12月,自繁自养月均亏损103.47元/头,较上月亏损减少23.33元/头。月前外购仔猪12月亏损143.48元/头,较上月亏损减少了106.29元/头。
  “从生猪养殖周期来看,从能繁母猪到标猪出栏约需要10个月的时间,2023年全年标猪出栏情况基本对应2022年3月至2023年2月期间的能繁母猪的变化情况。”上海钢联分析师王海莲称。
  据Mysteel农产品数据显示,2022年3月到2023年2月份,能繁母猪存栏呈增长走势,从459万头增加至511万头,且母猪性能也持续提升,对应2023年全年生猪出栏量维持相对高位。
  故而2023年前三季度样本企业生猪出栏量大体呈现‘缓慢增加、高位运行’趋势,月度商品猪出栏量变化区间在726万头—875万头,同比上一年增幅8.55%—26.38%。在供给充足的情况下,2023年猪价低位运行,全年均价在14.99元/公斤。
  不过,随着2023年猪价持续低迷,行业亏损情况加剧,产能出清也呈现加速迹象。
  据Mysteel农产品123家定点样本企业数据统计,2023年11月规模场能繁母猪存栏量为494.83万头,环比减少1.92%,同比减少2.77%。
  11月生猪价格延续弱势运行,养殖场亏损局面未改,南方部分省份个别规模场为缓解资金压力,存在主动加大母猪淘汰量情况但幅度相对有限;北方多省受猪病影响,育肥猪和母猪均有不同程度受损,主动及被动淘汰量均有明显增加,导致11月生猪产能加速去化。
  而到了12月,规模场能繁母猪存栏量为484.82万头,环比减少2.02%,同比减少5.45%。
  12月各地猪病影响延续,虽影响力有所减弱,但华中、华北及东北多地仍受猪病影响较大,能繁母猪被动去化量环比增加;且猪企年底资金回笼压力较大,部分地区养户存在主动去产能、加大出栏量套现,以弥补资金空缺情况,故12月能繁母猪存栏量环比降幅较大。
  行业面临的挑战
  之前生猪行业是散户与大猪企之间的竞争,现在是大猪企与大猪企之间的竞争而当前规模化已经达到68%,每年生猪规模化的从1.5%的增长,转变成3%的增长,在不久的将来,生猪产业将达到高度规模化,而那时候谁能拥有更大的市场份额,企业就会获得资本的青睐,为此大猪企一定要保证当前的市场占有率,而这也是大猪企之间竞争的核心竞争力,所以就算当前猪价保持较低位置,大猪企仍未减栏,而且会持续增栏。
  目前,大猪企在市场上的占有率尚未达到其预期水平。市场格局已经从过去由“散户主导的模式”转变为“大猪企主导的模式”。各大猪企很清楚当前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。因此,它们之间形成了某种默契,即在猪价低迷的时候,通过充分发挥政策、资金等优势,持续维持或大幅增加生猪的出栏量,以此挤压散户的生存空间,获取更大的市场份额。
  另外各大猪企借助环保、安全等话题,倡导提高养猪的入市门槛,从而增加散户的入市成本,旨在确保大猪企在行业中一直保持绝对优势地位。
  新旧周期转换:
  猪价波动的新特征
  最近几年,猪价表现出新旧周期转换的特征。之前总结的三年一个周期已经无法预测当前的周期,当前猪周期的时间越来越短,产能调整的规律与以往存在差异,主要体现在产能调整集中在规模集团和规模场,而非中小规模养殖主体。
  当前正处于新旧交替的关键时刻,新法则以“大猪企为主的数字养猪”崭露头角,与传统的“散户为主的养殖”旧法则之间形成博弈。新兴力量力图占据主导地位,而传统势力在挣扎中艰难维持。市场的残酷竞争导致许多养殖户陷入经济困境,血本无归。
  猪价波动之谜:
  猪周期失灵的背后
  猪价波动频繁的原因在于猪周期主体的变动。今年全年,能繁母猪一直维持在高位,与以往不同的是,过去能繁母猪存栏会随着价格波动而变化。然而,今年各大猪企仍然保持着高位的母猪存栏,并没有出现明显的去化迹象。这导致生猪产能去化速度放缓,业内人士感叹猪周期似乎出现了失灵的情况。这一现象的出现使整个行业对于未来的猪价趋势充满了不确定性,也使养殖者们面临更大的经济压力。
  2024年:生猪养殖行业的苦战与未来展望2023年成为生猪养殖行业的第三个亏损年度,大猪企在政策、资金等加持下仍能坚持到最后。但在这场竞争中,一些散户不得不退出市场,被迫腾出市场份额,空出来的市场被大猪企接收,我们认为“本轮替代周期与生猪生产周期相符”,也就是到2024年下半年,养殖盈利有望迎来好转。届时,集团猪企和规模场的产能占比将增加,尽管它们仍面临较高的资金压力。但生猪产业将必将迎来一波和谐期,各大猪企默契地进行扩张,猪价将保持相对合理的价格上涨。值得注意的是,以大猪企建设制定的养猪规范标准将会增加养猪户的进入门槛,使养猪产业逐渐演变为一个需要“门票”才能进入的行业。
  未来大猪企的竞争优势将在行业中更为凸显,而规范标准的执行也将促使行业继续制定更高标准,在未来确定的市场环境下,行业的单一性和可持续性或将受到挑战。 

全国肉类工业科技情报中心站 肉类工业杂志社 地址:中国湖北武汉市江岸区堤角前街15号
电话:027-82319036 82359099 82359199 传真 :82319036 备案号:鄂ICP备14000012号-1 技术支持: 捷讯技术 后台管理

鄂公网安备 42010202000231号